中越边境:柴焙咖啡工艺独特的百年商埠兴衰蜕变
作者 罗杰
龙年春节期间,中越边境的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跨境旅游蓬勃发展。 楠溪江公路大桥上挤满了游客,河边不少咖啡店也挤满了人。
看到这一幕,“你的”咖啡店经理马锡腾回忆起以前老人们用搪瓷碗慢慢喝水、围坐在一起聊天的场景。 “一百多年前,起源于法国的喝咖啡习惯,沿着滇越铁路从越南传入河口。 一杯咖啡融入了中越人文交流的历史和故事。”
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隔江相望,一直处于中越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。 1897年,河口县开埠通商。 1910年,滇越铁路建成通车。 沿线有很多商家,各种“进口产品”进来,其中就包括咖啡。
“我们的祖先在屋前屋后种植咖啡树,家家户户点燃柴火,用铁锅炒咖啡,形成了河口传统的木烤咖啡工艺。 制作出来的咖啡充满了焦香,一家人磨咖啡时整个巷子都能闻到。 马锡腾说,现在在河口的专卖店、咖啡馆里,不仅可以找到越南咖啡,还能品尝到怀旧的云南咖啡风味。
“柴烘焙咖啡的工艺很独特,我想把家乡的咖啡文化传承下去。” 2023年,马希腾从省会昆明回到河口创业。 楠溪江公路大桥旁一家咖啡文创店开业,立即吸引了不少中国和越南游客前来打卡。
2024年1月,马希腾为打卡的越南游客修图,并在店内纪念墙前合影。 罗杰 摄
店内的纪念墙上贴满了与河口对外开放有关的条目,很受游客欢迎。 马希腾解释说,同济展、吉兴隆、正昌号、方盛号等都是当时在河口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大型商行,见证了百年商港的兴衰; 而二岁半、八岁半等则是法国人。 滇越铁路建设过程中,根据距离计算选择地名。 “墙上还包含了美食、地标、节日等条目。每个条目的背后都是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和越南人的共同记忆。”
2023年1月8日,河口口岸全面恢复通关。 越南旅游团大批进入中国,跨境旅游更加火爆。 面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机遇,90后女孩范氏庆铃受邀加入咖啡店,成为店长。 范氏庆龄出生于越南老街市的一个华裔家庭。 5岁之前,她经常和父母一起住在中国。 “这次来中国发展,我提前两个月系统学习了中文,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”
龙年到来,范氏庆龄度过了一个“不打烊”的春节。 春节假期,河口口岸进出境中外人员7.5万人次,河口边境游、观光游十分火爆。 “没想到人这么多,大年初三我就回店里接待游客了。”
2024年1月,越南店长Paradigm Qingling正在冲泡越南滴漏咖啡。罗杰 摄
除了咖啡和文化创意,店里还提供旅行摄影体验。 范氏庆灵观察到,越南游客喜欢穿着“新中式”服装、旗袍在滇越铁路上打卡拍照,而中国游客则更喜欢尝试越南传统服饰奥黛。 在这家小咖啡店里,她见证了中越文化的亲和力,以及从政府到私营部门的“双向奔波”。
近年来,云南省与越南在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作。 2014年,昆玉江普速铁路开通,货运能力是滇越铁路的数十倍。 榴莲、土豆等农产品可以“直达”两国人民的餐桌; 双方已建立13对友好城市; 各种形式的经贸、文化、体育交流活动成功举办。 范氏庆龄觉得,“来到中国就像去邻居家一样友好。”
天色渐渐暗下来,港口旁边的灯笼开始亮起来,餐厅里可以听到越南歌手悠扬的歌声。 滇越铁路列车驶过,汽笛声与歌声、笑声融为一体。 结束工作后,范氏庆龄在店里学习电商直播,“我打算今年开始直播,卖越南和中国的特产,吸引更多人来河口看。”
看着愿望墙上用中文、越南语、英语写的便签,范氏庆灵说:“我的新年愿望和大家一样。 希望越中两国交流更多,人民更加亲近。 “(超过)